民在旷野,必饥渴困乏了。
撒母耳记下17:29
(耶稣说,)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。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,直涌到永生。
约翰福音4:14
何处解渴?

法国作家阿尔贝·加缪的剧本《卡里古拉》讲述了一位荒谬的皇帝,他狂热地渴求“绝对”,且不能理解他所生活的世界,因此备受折磨。尽管他做了很大努力,卡里古拉仍然找不到生命的意义,在他看来一切都乏味而无用。戏剧接近尾声时,主人公大喊:“何处解渴?什么样的心、哪一位神,能给我一个湖的深度?”然而他的问题始终没有找到答案。

或许我们会感觉生活乏味、漫无目的。或许我们也感受到这种饥渴。我们渴求的是什么呢?

诗篇第42篇的作者说:“神啊,我的心切慕你,如鹿切慕溪水。”圣经讲到这种属灵的饥渴,并提供了解决办法。耶稣走近了一个对生活不甚满意的妇人,赐给她喝了“就永远不渴”的水。耶稣还说:“人若渴了,可以到我这里来喝。”(约翰福音7:37)耶稣是这活水的泉源,只有他能解我们的渴。

神知道我们的挣扎、疑惑和每日所需。他要充满我们的水是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泉源,是白白赐给我们所有人的。当我们意识到世界正如一片荒漠、无法满足我们的时候,就越发需要这泉源。独自走在这荒漠,我们一定会干渴。相反,凡信神的人都有这样的确据,正如先知以赛亚指着以色列民所说的:“耶和华引导他们经过沙漠,他们并不干渴。”(以赛亚书48:2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