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该怎样生活?或者说,我是怎样生活的?答案有很多:信仰,战争,公益,反抗,雄心,权力,工作,懒惰,金钱,学识,好奇心,性,滥情或真爱,艺术,运动,哲学,诗歌,旅游,贪食,酗酒,毒品,享乐,幸福,还有很多其他路径,或通向巅峰,或通往深渊,获得荣耀或是导致自杀,甚至经常是一无所获。”
法国哲学家让. 端木松的这番话,很多人都有同感。我们在这字里行间看到了自己,并自忖我们的生命是否具有意义。
我的生命应该如何前行?根据环境随波逐流,还是追随我自己的激情?使徒保罗把自己所受到的教育和犹太传统抛在了一边——当主耶稣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向保罗显现时,神就以令人惊叹的方式扫清了这一切(使徒行传9:1‑22)。保罗从此为神大发热心,他认识到自己是罪人,需要神的饶恕,并且在耶稣基督里看到了神:“神的儿子……爱我,为我舍己。”认识到神的怜悯后,他献上了自己的一生服侍耶稣,找到了生命的意义。“向着标竿直跑,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”(腓利比书3:14)。他邀请所有的基督徒都效法他。
我生命的意义是否合乎神的心意?如果不是,我当如何行?